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2016年,进入“十三五”规划元年,也开启了中国化纤新时代。阳春三月,上海,盛虹·中国纤维流行趋势2016/2017发布会令人耳目一新。
震撼发布,规模空前,美轮美奂,纤维与时尚的跨界大秀……无数溢美之词毫不吝啬地给予了这场趋势发布会,以“纤维改变生活”为主题的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发布会的轰动效应以及带给行业的深远影响,给本项活动的创立者和组织者——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带来了强烈的荣誉感、回报感和对行业的责任感。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身为化纤行业的全国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肩负着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制订行业发展规划、制修订行业标准、研究行业发展问题等等关系到整个行业发展大计重要职责,伴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和化纤行业波澜壮阔、繁荣昌盛的三十年,到今天所取得的一切,值得我们为之起立,鼓掌!
这份荣誉和成就,来之不易。
转型升级华丽的转身
2012年,中国化纤产量占全球65%,化学纤维生产第一大国的地位确立。
众所周知,在中国经济改革的浪潮中,在制度变革和人口红利、社会发展的推动下,中国化纤工业经历了20多年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在中国经济从2002年到2012年的黄金十年,中国化纤工业发生了翻来覆去的改变,成为国际行业巨擘的巨变,世界第一化纤生产大国的地位同时代表了巨大的责任。
纺织工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创造国际化竞争新优势的产业,而化纤工业作为上游原材料产业,为纺织工业提供了80%的原料,是纺织工业整体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柱产业,同时,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化纤新材料为军工、航天、国产大飞机等关键部门和领域提供了有力的原材料支撑,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发挥着重要作用。
风云变幻,2008年开始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一直持续至今,世界各大经济体无一例外地受到影响。从超高速的发展到中高速的发展新常态,中等收入陷阱、人口红利的消失、巨大的产能和环境压力等等一系列的发展难题无情的摆在中国政府面前,同时也让中国化纤行业和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开始深入思考。
接受行业发展的新常态,改变而不是等待,化危机为机会。
中国纤维流行趋势战略研究及发布,化纤协会·恒逸基金优秀学术论文奖的设立,化纤协会团体标准的推行,绿色纤维认证的开展,化纤协会·绿宇基金的设立,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和具有前瞻意识的策划,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举措,将中国化纤业转型升级的大幕徐徐拉开,中国化纤业从量变到质变,成为全球化纤强国的华丽转身,开始上演。
纤维流行趋势——化纤的舞台
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发布活动,是化纤工业践行当前国家倡导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思路的积极创新,同时也是响应国家“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行动计划的有力行动。通过趋势发布活动,让下游用户和消费者及时了解我国最前沿、差异化程度最高,而且是国际领先的纤维产品和技术,通过产业链的传递,引导下游企业采用国产优质纤维替代进口产品,促进纤维品种开发,同时引领了纺织产业链乃至全社会关注纤维品牌,还通过引导纤维消费,倡导了舒适、健康的生活消费理念,实现了创造需求,引领需求的社会效应。
“中国纤维流行趋势战略研究”获得“纺织之光”2014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是唯一的软课题类获一等奖项目,被誉为品牌建设的典范、成功的传播案例。
通过中国纤维流行趋势战略研究与发布的引领,我国化纤企业加大了差异化、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力度,研发投入不断提高,企业平均研发投资比例从2011年的2.5%提高到2015年的3.8%。参与发布纤维流行趋势的化纤企业的新产品销售利润率达到18.7%,是同期行业平均销售利润率的5倍。在“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发布平台上,300余家企业参与了申报,涵盖500多个纤维产品。经过严格的评审与筛选,五年来共发布21大类纤维品种,来自120家化纤企业的180个产品在这一平台上进行了推介和展示。在2016年春节落幕的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发布会,用空前盛况和获得的的赞誉,证明了它作为业内外的标志性事件,所具有的不可比拟的影响力凝聚力。
已经连续举办四年的流行趋势发布活动,从创立到推动,全程体现了化纤协会的智慧和创造力,而站在高层设计的视角,引导和带动企业正确认识现状,摆脱各自为战的发展模式,依据各自优势融入行业未来发展大局,以标杆企业为模版和示范推动企业品牌建设和创新、打破行业限制吸引上下游行业参与其中,携手上下游行业打造完善产业链,实现真正意义的资源共享,注定了它将会是一盘超越自我、影响深远、作用超前的大棋。
从活动的设计之初,化纤协会就将流行趋势发布打造为业内最高规格、最高水平的活动。最高规格,是将行业内最权威的管理机构、科研院校、领先企业纳入活动规划中;最高水平,是将国内最新最前沿、差异化程度最高,同时也是国际领先的化纤新产品新技术传递给下游制造企业和直接消费者。
同时,通过冠名标杆企业的带动和示范作用,以及发布会的逐年培育、升温所获得的影响力,引导企业着力推动以科技创新、品牌建设为核心的软实力建设,使发布会成为以企业为主角,推动化纤原创技术的研发和新产品的市场开拓,打造“中国制造”的纤维品牌的大舞台。
在发布会活动的成长过程中,化纤协会不断结合新形势,为之注入新的元素,使之成为前后联系、环环相扣、节节深入的完善体系,静心的设计、持续的推动发酵让发布会活动成为名副其实的业内外名片。化纤协会通过自身对发布会活动这个品牌的建设,发布会模式的不断创新,也让参与其中的企业体会和品尝到创新、品牌所带来的巨大效益。
随着改革升级的不断深化,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十三五”规划的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发布会活动也将环境和生活元素充分体现出来,这时,整个发布会活动已经成为推动建设美好和谐社会的先驱。
我们可以从各届发布会活动的主题,看到化纤协会将发布会这块名牌精彩地演绎着。从“和谐与品质”、“创新与融合”,到“颠覆与重塑”。
设计师参与,时尚走秀,视频发布,明星助阵,目不暇接的发布会创新元素,将冷冰冰的工业品,以富有亲和力、温暖感、时尚感的方式展现在人们面前,这就是我们未来的生活,这就是我们未来的中国
化纤。
原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王黎明曾批示:“从流行趋势发布看,内容越来越丰富,社会及行业关注度不断提升,作用意义更加明显,成为行业质量品牌建设的重要方面。同意继续开展此项工作,并希望发挥更大作用,成为政府部门引导行业发展,提供服务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大战略,大谋划,这就是化纤协会倾心打造的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发布。
化纤协会·恒逸基金——创新的土壤
化纤协会-恒逸基金的创立,将基础理论研究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化纤行业的华丽转身,目标明确,但任务艰巨,不仅需要流行趋势发布活动这一个平台,化纤协会打出了组合拳,一个个紧密相连的平台搭建而起,相互呼应。
化纤协会充分认识到,中国化纤工业的高速发展和技术进步得益于在原始创新基础上结合引进技术并消化吸收的过程,然而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化纤生产大国,将面对发达国家在化纤领域技术进步的动力与能力的下降,倚重引进和消化吸收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尤其是在当前中国“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宏大背景下,中国化纤人也必须擎起化纤工业原始创新的大旗,加大行业对基础理论研究领域的关注与支持,保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源
动力。
而且中国化纤工业要实现,世界化纤强国的目标,更需要科研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推动,而作为基石的基础理论研究就成为重中之重。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恒逸基金”应运而生。
每年对来自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勇于创新、积极有效开展化纤基础研究、应用推广和在综合管理方面成绩突出的化纤科技工作者予以重奖。发挥科学技术人员在行业转型升级中的关键作用,化纤协会-恒逸基金奖项通过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入到基础理论研究中去,是对科技工作者的肯定,对企业以科研创新为核心的发展战略的赞赏。
推动行业回归基础研究,重视原创技术;依靠我国化纤行业的全球地位,成为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学术基金;建立完善的化纤科学技术体系,提升学术论文以及我国有关学术期刊的质量。在人才和科技创新为强国标准的今天,化纤协会-恒逸基金的创立无疑具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恒逸基金”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自2013年设立以来,三年共收集论文637篇,近80项技术已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
化纤协会-恒逸基金平台,与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发布平台遥相呼应,再次体现了化纤协会设定的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行业未来发展战略。而以鼓励行业有效地开展学术研究,深化基础研究水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使命的化纤协会-恒逸基金平台,又为流行趋势发布平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产品、新工艺、新热点,良性循环的生态圈因此形成。
团体标准——创新推进剂
2015年6月,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正式成为国标委团体标准首批试点单位。
“十二五”期间,化纤协会共完成173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其中修订31项,新测定142项,包括国际标准3项,国家标准9项,行业标准130项,化纤协会团体标准30项。
在我国目前的标准化体系中,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标准化对规范市场行为,推动建立最佳秩序,使科学技术迅速快捷地过渡到生产领域,向现实的生产力转化,以及提高质量和保护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高标准标志着产品的高质量。因此可以说,标准化工作是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基础工作,是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技术支撑。
如果说创新是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那么标准化就是创新的推进剂和润滑剂。标准化是科研、生产、使用三者之间的
桥梁。
作为5A级社会团体组织, 从2011年开始,化纤协会在设计和推进各大创新平台的过程中,就以前瞻性的眼光,看到了标准对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产品的重要作用,并开始实验性地建立协会标准,以其灵活、快速、贴近市场等优势为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开发提供技术支撑,并迅速得到推广和应用。这些不断出现的技术创新中,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性能,合理利用资源、节能减排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应用前景。
化纤协会团体标准经过近5年的运作,积累了大量有益的经验,协会被批准为国家首批团体化标准试点单位,实至名归。
绿色纤维——发展恒久远
2016/2017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发布会上,“绿色纤维”LOGO正式启幕。
绿色纤维是指原料来源于生物质和可循环再生材料,生产过程低碳环保,制成品弃后对环境无污染的化学纤维,要求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具有“绿色”的特征,包括原辅材料选用、加工过程、遗弃处理等环节。
在面对新常态的战略思考中,化纤协会在2013年就深刻地认识到,除了关注中国化纤工业的增长,节能减排、循环再利用也是中国化纤行业转型升级未来几年的重要任务。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我们从一系列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可以看到,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在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文件《中国制造2025》中,“绿色”作为一个关键词出现了46次。所有的政策指针,都指向“绿色”,那么作为全球化纤第一生产大国,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制定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企业标准体系,开展绿色评价等是化纤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绿色纤维”LOGO的启动,就是化纤行业响应和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
开展绿色纤维的认证,不仅仅关注了消费者个体的健康,引导了社会大众的绿色消费观念,最为关键的是,从源头倡导环保、可循环的绿色生产制造模式,从对个体健康消费的关照延伸至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体现了化纤人的社会责任和大爱无限,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
行动。
“绿色纤维“标志,用于证明生物基化学纤维、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原液着色化学纤维产品材质的证明商标。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及国家纺织化纤产品开发中心经过3年酝酿,联合打造,并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纺织化纤产品开发中心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注册。
注册商标的启动,让纤维材料的绿色认证体系正式形成。企业通过申请、审核、检验、批准后,可获得“绿色纤维”标志的使用权,并接受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对商标使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绿色纤维”标志可应用于纤维、纱线、面料、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等多个领域。
通过这种第三方认证与管理的形式对化纤市场进行规范,不仅可以行业品牌的整体形象塑造产品价值,提高产品的公信力,还可有效提升企业及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中的认可度。最终引导企业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的长远目标,同时也是中国化纤业的长远目标。
倡导产品绿色设计、绿色材料和绿色制造的“绿色纤维”标志,意义非凡。如果说纤维改变生活,那么“绿色纤维”就是最美的中国纤维。
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化纤协会·恒逸基金、化纤协会团体标准和绿色纤维认证的陆续推出,持续为化纤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为我国化纤行业从生产大国迈向生产强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化纤业的新时代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