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
2015年度中国化纤行业十大新闻
发布时间:2016/01/20 13:27      来源: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分享: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1.中国纤维流行趋势首次以“盛虹”冠名发布

2015328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中国纤维流行趋势”作为化纤工业的品牌摇篮,经过四年的成长和发布,以全新的思路再次席卷而来,首次以盛虹冠名发布,围绕“创新与融合”主题,分“纤·科技畅想”、“纤·舒馨生活”、“纤·美妙生态”、“纤·安全防御”四大篇章发布了十大纤维品种,分别为智能纤维,生态抑菌纤维,功能保暖纤维,功能凉感纤维,仿棉纤维,弹性纤维,轻柔纤维,无染、易染纤维,生物基纤维,工程纤维。

“盛虹·中国纤维流行趋势2015/2016发布会”的整个过程是一种别样的时尚,是流行纤维绚丽绽放的舞台。盛虹继续携手国内知名“金顶奖”设计师武学凯,以 “新随意动”系列作品展示盛虹纤维产品的真正魅力,打造盛虹创新的纤维价值。海斯摩尔、唐山三友、苏州金辉三家企业联合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团队以自身纤维为设计对象,在“华彩2015”中呈现纤维与美的结合。

发布会特别增设了“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年度合作伙伴”表彰活动,对在纤维新产品开发和应用领域开展深入合作的下游厂商进行表彰和感谢。因为“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并非仅仅是纤维产业的转型升级样板,更是全纺织产业链合作共赢、提高整体产业发展效率,推动产业进步的创新之举。

2.第十届亚洲化纤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

两年一届的亚洲化纤业界最高级别的专题会议——“第十届亚洲化纤会议”201551415日在北京万达索菲特大饭店召开。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代表中国化纤行业作为东道主主办此次会议。来自中国大陆、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中国台北和泰国共9个国家和地区的化纤协会代表,作为特邀观察员参会的越南纺织化纤协会代表,以及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工程院等单位的领导和嘉宾共240余人出席了会议。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接任亚洲化纤产业联盟轮值主席,印度合纤协会会长 Rajen Udeshi 担任联盟副主席,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秘书长王玉萍担任联盟秘书长。

两天的会议,与会专家和代表对各国、各地区化纤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分享,探讨了化纤行业中长期市场需求、贸易政策、技术与产品开发、可持续发展等课题,并对亚洲化纤未来发展在数据与信息交流、技术研发与市场开拓、产品个性化功能设计与品牌建设、稳定的原油价格和平衡的原料供求、完善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体系以及生物基纤维和纺织品的发展等方面达成了共识。确定了第十一届亚洲化纤产业会议将于2017年由印度主办。

3.化纤协会成为国标委团体标准首批试点

20156月,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收到《国家标准委办公室关于下达团体标准试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标委办工一[201580号),通知明确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成为国标委团体标准首批试点单位,要求协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团体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要求,开展好团体标准试点工作,进一步明确团体标准试点工作任务,保障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团体标准试点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设立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团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立团体标准化相关制度,探索建立团体标准开放性合作平台和工作机制。加强功能性产品设施方法标准研究,与上下游合作开展团体标准研制工作,出台26项团体标准。组织实施重要的团体标准,总结团体标准的实施效果。总结试点工作,针对团体标准的服务、引导、规范、监督机制等内容提出建议。条件成熟时,申请对本团体进行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试点实施周期从20156月起,为期两年。

4.工信部颁布《再生化学纤维(涤纶)行业规范条件》

为贯彻落实《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化纤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范再生化学纤维(涤纶)行业健康发展,工信部制定了《再生化学纤维(涤纶)行业规范条件》(以下简称“规范条件”),并于68日正式公告,将从71日开始实施。

规范指出,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再生化学纤维(涤纶)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减少资源浪费,鼓励再生化学纤维(涤纶)高质、高效、高值的综合利用,推动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按照合理布局、调整结构、鼓励创新、节约资源、降低消耗、保护环境和安全生产的原则,特制定“规范条件”。今后,各有关部门、企业在再生化学纤维(涤纶)项目建设、投资各案、环评审批、土地供应、信贷投放、质量、安全监管等工作中应以该规范条件为依据。规范条件对生产企业布局,生产能力、工艺和装备要求,资源能耗指标,质量与管理,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卫生,社会责任,监督与管理及附则等方面有详细的要求和规定。

5.首次跨学科、跨产业的“高性能纤维与复合材料工程前沿技术研究高层论坛”在萧山召开

2015715日, “高性能纤维与复合材料工程前沿技术研究高层论坛暨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化纤专业委员会年会”在浙江萧山隆重开幕。这是一次跨学科、跨产业、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的探索,也是中国工程院2015年度咨询研究项目“高性能纤维与汽车轻量化技术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课题主要的学术交流平台。

中国工程院院士郁铭芳、周翔、孙晋良、蒋士成、姚穆、俞建勇,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地方政府、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国际咨询工程公司等专家领导,以及高性能纤维与复合材料及相关产业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约300人出席了会议。

论坛围绕国内外高性能纤维及其轻量化技术相关产业科技发展环境和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分析国内外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相关科技发展的差距和存在问题,重点对高性能纤维及其轻量化技术相关产业科技前沿领域展开
研讨。

6.中国化纤辉煌“十二五”展望“十三五”大型成果展成功举办

2015989日,为展示中国化纤“十二五”期间取得的重大成就,给企业搭建一个高层次、专业化的展示交流平台,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借助第21届国际化纤会同期成功举办了中国化纤辉煌“十二五”展望“十三五”大型成果汇展。

成果展分为主题篇、科技创新成果、创新平台建设、产业集群建设、品牌建设、智能制造工程、绿色制造工程、纤维新材料工程、“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恒逸基金”优秀论文成果、“十二五”化纤行业荣誉榜等十大篇章,集中展示了中国化纤“十二五”期间取得的开创性成果。其中20大科技成果、1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0家国家工程中心和国家实验室、5家化纤创新战略联盟、5个产业集群,历届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发布活动、24家在智能制造工程、绿色制造工程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企业和科研院所,“十二五”期间获得相关奖项和殊荣的企业、个人,以及10篇获得“中国化学工业协会-恒逸基金”优秀论文奖项的论文等,展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得到了业内的肯定,为创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行业技术进步,打造产业合作新模式起到一定的推动
作用。

7.锦纶行业规范赊销工作全面展开

201598日,锦纶行业规范赊销工作新闻发布会在江苏盛泽镇隆重举行,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端小平会长,锦纶分会会长、广东新会美达何卓胜副总经理,锦纶企业家代表长乐力恒陈建龙董事长、锦江科技吴华新董事长、义乌华鼎丁尔民董事长,下游客户代表吴江福华织造施清岛董事长等出席了会议。在发布会上,锦纶分会会长何卓胜宣读了关于规范锦纶民用丝行业赊销行为的倡议书。

锦纶赊销始于2003年,企业深受赊销模式的困扰。为纠正产业无序发展的模式,避免企业间的恶性竞争,使整个行业回归到做好产品、做好研发的良性发展模式,使市场开发能力强、真正具有实力的企业得到良好的发展空间,化纤协会锦纶分会多次组织锦纶重点企业研究行业销售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制定规范方案和工作计划。目前已有十二家锦纶企业达成共识,按照工作规范要求,互相监督,并在全行业倡议如下:

20159月起,停止赊销行为,执行现款现货销售模式。

20159月起,逐步回笼应收账款,201612月止,应收账款回笼完毕。

呼吁锦纶全行业积极响应此次规范赊销行动,限产自律,在此次活动中自觉杜绝侵占同行客户行为。

呼吁下游客户理解并支持此次行动,上下游配合,共同解决上下游赊欠顽疾。

呼吁锦纶全行业恢复市场秩序,公平竞争,以服务、品质和差异化为产业链创造价值,提升行业整体竞争能力。

8.中复神鹰获国内唯一一家千吨级T700-12K碳纤维产业化技术7级企业

20151023日,国防科工局协作配套中心受工信部委托,组织碳纤维领域专家组对中复神鹰碳纤维技术成熟度进行评审,专家一行依据《碳纤维技术成熟度评价指南》相关内容,对中复神鹰生产的SYT49-12KT700)产品进行了现场评价,考察了千吨级干喷湿纺纺丝线和碳化线生产现场等,经过质询和讨论,专家一致认定中复神鹰生产的SYT49-12KT700)产品当前技术成熟度等级为7级。这是目前国内碳纤维产业化技术的最高等级。中复神鹰是国内唯一一家千吨级T700-12K碳纤维产业化技术7级企业。

早在72日,以SYT49为千吨级规模(12K)、SYT55为百吨级规模(12K)为代表的“千吨级高强型、高强中模型干喷湿纺高性能碳纤维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通过了中纺联科技部的技术鉴定。鉴定专家组认为: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总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产品性能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对于项目的后续发展,专家组建议进一步加强下游应用市场开拓。该项目已通过多家碳纤维用户长期使用,可满足用户要求,客户反应良好,而且已成功应用于电缆复合芯、碳/碳热场材料、压力气瓶、建筑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9.“纺织之光”见证中国化纤的国际先进水平

“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是全行业创新成果的旗帜,201511月,代表中国化纤的科研、制造高水平和技术的多项化纤成果获得2015年度奖项。其中三项成果获一等奖,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领先水平。

由东华大学、奥神新材、奥神集团共同完成的“干法纺聚酰亚胺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采用干法纺丝技术,建立了PI纤维的成型理论,实现了工艺及设备的技术集成,建成了国际上首条干法纺PI纤维千吨级生产线。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反应纺丝”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耐热性PI纤维的成功产业化,不仅打破了国外产品的垄断,而且以明显的技术水平和成本优势参与国际竞争,推动了我国高性能纤维的跨越式发展。

由海斯莫尔、东华大学共同完成的“高品质纯壳聚糖纤维与非织造制品产业化关键技术”项目,在千吨级壳聚糖纤维产业化基础上,系统研究壳聚糖提取与纯化原理,开发“三酸四碱”工艺与专用设备,研制超高脱乙酰度壳聚糖生产关键技术,成功实现工业、食品、医疗全系列壳聚糖原料高效提取剂综合利用;研究超高脱乙酰度壳聚糖溶解于纺丝动力学,提升纺丝技术,显著提高纤维强度与均匀性;研制在线活化高纯度壳聚糖纤维制备技术,达到国家一次性卫生用品速效抑菌的标准;研究壳聚糖纤维与水作用机理,建立壳聚糖纤维与混纺纤维分需调湿的定点水分管理系统,研制开松混合、组合铺网、热风与同点异温压轧连用等关键工艺和装备,解决了无卷曲、高脆性壳聚糖纤维非织造加工成型难题,首次实现壳聚糖纤维纯纺与混纺非织造布产业化。该项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巩固了我国壳聚糖纤维及制品的国际领军地位,有效发挥了生物基纤维创新驱动发展的应用示范作用。

由义乌华鼎、新会美达、三联虹普、东华大学共同完成的“高品质聚酰胺6纤维高效率低能耗智能化生产关键技术”项目,围绕锦纶行业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的迫切需求,突破了PA6纤维高效节能减排生产与高品质功能性新产品开发方面的关键技术“瓶颈“,形成了具有创新性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品质PA6纤维高效率低能耗智能化生产关键技术,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0.恒力石化成为中国第一家进入石油炼化领域的民营企业

2015129日,恒力石化(大连长兴岛)产业园隆重举行“恒力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开工典礼。这是国家炼油行业对民营企业放开的第一个项目,也是国家有史以来核准规模最大的炼化项目。在各级政府、部门,全球300余家顶尖供应商代表及金融界、新闻界人士的见证下,恒力集团的又一个鸿篇巨制拉开帷幕。

恒力炼化一体化项目是国际炼化行业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也是原油炼化一体化项目的首例。恒力石化成为中国第一家进入石油炼化领域的民营企业,项目规模也将在炼油领域实现首次突破。

恒力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开工建设,是提升恒力集团核心竞争力的实际举措,正如陈建华董事长所言,恒力石化将以恒力炼化项目建设为契机,发扬恒力精神,保证恒力品质,加快推动恒力集团转型升级,确保用两年半时间建成全球最安全、最环保、内在优、外在美的生态型炼化一体化示范园,实现销售收入4500亿元目标,让“恒力”的美誉传播全世界。

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主席、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在讲话中赞誉恒力集团是全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领跑者,是中国化纤工业的排头兵,希望项目的开工能为我国纺织、化纤和石化产业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