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亚胺纤维被国际化纤界称为“黄金丝”,是一种新型高性能纤维材料,耐极端低温和高温,在明火条件下不熔滴,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环保除尘、特种防护等关键领域。
位于江苏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浦工业园区的江苏奥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高性能聚酰亚胺纤维及其后道制品的研发、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10年间,江苏奥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王士华以执着的毅力、勇于创新创造和精益求精的新时代工匠精神,带领科研团队从零起步,相继攻克一个个聚酰亚胺纤维产业化核心技术,建成全球第一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干法纺聚酰亚胺纤维千吨级生产线;首次提出并建立了“反应纺丝”新机理,掌握干法纺聚酰亚胺纤维制备关键技术;主持及参与制定聚酰亚胺纤维相关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1项,真正站在高性能纤维行业的前沿,成为行业的引领者。
创新开启“黄金丝”国产化进程
“不要贪图安逸,虚度年华,而要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更好地发挥学识才干。”正是凭着这番信念,2002年,王士华在市纺织公司转制的关键时刻,放弃进入事业单位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进入江苏奥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从事纤维新材料技术创新、装备研发与产业化工作。
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出身的王士华,通过深入调研分析,将目光瞄向了聚酰亚胺这一高性能纤维产业。长期以来,我国材料学界对聚酰亚胺纤维是既爱又恨。“爱”是因为其极限氧指数高达38%,属不燃材料,绝缘性能优异,耐化学腐蚀性能优良,在航空航天、高温过滤和工业隔热等领域有大用途;“恨”是因为国外垄断和技术壁垒,其合成及后期处理难度极大,价格昂贵,有国际化纤界“黄金丝”之称。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士华得知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取得聚酰亚胺纤维小试成功,这让他看到了国内聚酰亚胺纤维发展的契机。在奥神集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2009年,王士华带领由化纤工艺、机械设备、纺织工程、仪器仪表、信息技术等人员组成的技术团队,与以东华大学张清华教授为首的基础研究团队联合开展了干纺法聚酰亚胺纤维的研发工作。
创新之路充满荆棘与艰辛。“中试成功是项目产业化的基础,我们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只能咬牙闯出一条路子”。经过多方争取,王士华筹集到了项目所需的启动资金。紧接着,摆在他面前最大的难题是中试平台从何而来?为此,王士华充分利用奥神集团原有化纤企业的公用工程设施、自主设计的聚合工艺和设备,筹建了干法纺聚酰亚胺纤维的试验位,并自行设计了后处理生产线,配备了相应的监测分析仪器设备,成功构建了一条完整的百吨级聚酰亚胺纤维中试生产线。
2010年底,中试成功,项目团队获得了干法纺聚酰亚胺纤维产业化全套工艺参数和设备成套方案。2011年,江苏奥神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成立,王士华带领团队真正开启了国产干法纺聚酰亚胺纤维的产业化进程。
勇往直前闯出一条产业化之路
创新动力来源于市场的需求。“科研成果只有实现产业化,才能创造出真正的价值。”中试成功后,王士华带领技术团队将下一个目标定位为实现聚酰亚胺纤维产业化。
这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5年间,王士华印象最深刻的是“失败”,几十个工艺过程,上千个工艺参数,相互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常常是一个参数变化了,整个方案都要推倒重来。团队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他们依然一次次地朝着研发目标冲刺,彼此信任,协同作战。最终,王士华带领团队提出并建立了“反应纺丝”新机理,攻克了前驱体纤维的稳定性问题,形成了聚合物合成—纺丝—后处理等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实现了装备成套化,拥有了聚酰亚胺纤维技术研发及全套装备的自主知识产权。2014年,全球首创的干法纺聚酰亚胺纤维年产1000吨级生产线在奥神新材顺利建成,并通过国家级鉴定。与国际水平相比,这条生产线生产的聚酰亚胺纤维断裂强度提高了20%,耐温稳定性提高了100℃。
作为技术团队的负责人,王士华不仅关注技术细节,更善于从全局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2013年底试生产后,因工艺不成熟,产品经常断丝,工人流失严重。那段时间,面对质疑,王士华排除干扰,到试验室一遍遍查看各项数据指标,反复研究设计方案和工艺参数,通过技术推演,将原因锁定为聚合生产的量未能达到要求,导致材料的均匀性不够。经过不断调整方案,4个月后,终于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技术创新永无止境。在合格产品推向市场时,王士华又遇到了新的挑战。由于聚酰亚胺纤维本色为黄色,在特种防护及阻燃工装领域应用受限,如何丰富纤维色系成为摆在王士华面前的一道难题。这时,王士华又将目光转向了业界关注度很高的原液着色技术。他查阅资料、拜访科研院所,最终联合东华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等高校开展对聚酰亚胺纤维的染色难题攻关。凭着百折不挠的精神,王士华和团队最终在原有生产线的技术基础上,改建了原液着色聚酰亚胺纤维的纺丝试验位,并配套后处理生产线,开发出黑色、墨绿色等原液着色聚酰亚胺纤维,纤维色牢度高、能耗低、节约用水。
扬帆远航做行业革新的引领者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业家创新活动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作为奥神新材负责人,王士华十分注重技术与产品的融合,带领研发团队实现了干法纺聚酰亚胺纤维应用技术的新突破。
2015年7月,原国家武警森林指挥部正在寻找一款特种防护面料,需要在一个月内按要求将面料送过去,此时奥神新材只有纤维,还没有生产面料用的纱线。在王士华的号召下,其创新事业部的同事们决定背水一战,宁吃千般苦也要把面料拿出来。最终,第一块特种面料如期诞生了,以其优越的保暖性和阻燃性获得了部队战士的认可。
在创新事业部人员看来,王士华身上既有严谨到极致的工匠精神,也有对行业的深刻洞察,他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创新的思维,激励着全体成员勇往直前,披荆斩棘。
持续的技术创新,让王士华带领奥神新材从行业中脱颖而出。在环境保护领域,其细旦/超细旦聚酰亚胺纤维已成功用作高温烟气过滤材料,为大气治理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在特种防护领域,其原液着色聚酰亚胺特种防护面料在国际上首次应用于军警服装,有效增强了部队的单兵作战能力;在阻燃隔热领域,聚酰亚胺短切纤维已成功应用于导弹绝热层、绝缘纸等;在航空航天领域,聚酰亚胺长丝、高强高模聚酰亚胺长丝已成功应用于透波性雷达罩、核设施保护层、飞艇等。
2017年,王士华作为“干法纺聚酰亚胺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科研团队的领军人物,获得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这一年,他还荣获全国纺织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第一届“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杰出工程师奖”等荣誉。此外,他还主持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20余项;拥有授权发明专利13件,其中两项发明专利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发表论文28篇,参与完成著作2部,其中《干法纺织制备聚酰亚胺纤维及其结构与性能》获中国化纤工业协会·恒逸基金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谈起未来的发展,王士华表示,面对即将到来的“十四五”,高性能纤维行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我们将继续加强聚酰亚胺纤维基础研究,加大应用性开发研究和改性研究,加强产品创新、孵化,实现产品分类更加细化,并加大市场拓展和宣传推介。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远航正当时。“我们的目标是做一个有社会责任的企业,主动担当作为,努力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和员工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推动企业发展行稳致远,为国家化纤工业生产建设贡献一份力量。”王士华如是说。
(所获奖项:第一届“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杰出工程师奖”)